<東港七角頭>介紹:
頂中街 進水宮
主祀:金府千歲

此次乙未正科迎王祭典,⋯⋯
頂中街轎班擔任大千歲轎伕一職。(距上次扛大千歲已33年之久)

頂中街進水宮沿史:
東港開基共善堂正門之宮匾是全台灣廟宇中相當特殊的一匾額三堂號,為共善堂(中)、進水宮(右)、共意堂(左)。頂中街進水宮為頂中街之角頭廟,創立年代約是在清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歲次丙申年之前,據耆老相傳,頂中街進水宮與頂頭角角頭廟東隆壇(相傳東隆壇為東港溫府王爺之將士兵馬的囤駐營)因東港溪改道洪水氾濫,而同期沉沒。據地方耆老口述:東港先民蕭氏人士在東港頂中街定居,是由中國大陸廣東省汕頭南澳島來台,當時以南澳船在東港溪護堤進出貨物,並由南澳島請來數尊神明金身:金府千歲、池府三千歲、金府千歲駕前將軍許元帥、馬元帥以及一尊觀音佛祖(此尊觀音佛祖現仍供奉在蕭氏家族中),並在頂中街建立廟堂進水宮。因東港溪氾濫而使進水宮沉沒後,因頂中街以及附近居民大多是從事碼頭搬運工,只好暫時將這幾尊神明金身安奉在一間草寮倉庫中,由信徒參拜。後因日政時期發生西來庵事件,日本政府開始對民間宗教廟宇列帳管制,因而信眾訂製一爐主香爐,讓金、池府千歲以及駕前將軍金身奉祀地點隨爐主更替而變動,來避免日本政府的清查。後來頂中街角頭人士希望金府千歲能有個安奉之所,由頂中街里長「朱再成」先生、「沈榮已」先生、「吳福祿」先生、「吳福澤」先生及一些有心人士,與當時共善堂的主持「高獻圖」先生商議,希望將進水宮神祇安奉於共善堂,高獻圖先生欣然同意,自始進水宮金府千歲以及隨蕭家來台等神祇就供奉於共善堂內。頂中街一些粗工、搬運工、有心人士以及共善堂信徒,為了東港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典,紛紛投入頂中街轎班職務,這理面有向溫府王爺許願的還願者或本身志願者,致使頂中街進水宮和東港開基共善堂一體共榮,現今頂中街轎班有相當多是共善堂刑府千歲的鸞生。頂中街進水宮金府千歲乃負責東港三年一科代天府代天巡狩協助職責,也是頂中街轎班人員大德的共同恩主。二堂一宮共一廟:一是百年以上歷史的角頭廟(進水宮)、二是有近百年歷史的鸞堂(共善堂、共意堂)。

註:共意堂為福州白龍庵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專屬堂號,奉祀劉部大帝以及什家將金身,成立於民國十四年,乃東港鎮第一個神將陣頭。

百年神轎典故及由來:
頂中街為配合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角頭人士到處募集緣金,在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歲次癸丑年荔月(六月)訂製一頂神轎,由台南「雕雲軒號」「石朝龍」先生雕刻製造完成,使用材料為紅樟木,製作費用為一千銀圓,此神轎當時由頂中街居民選出八名壯丁耗時兩天一夜由台南抬回東港(加上去程搭乘牛車總共費時三天兩夜),神轎上刻有東隆宮聖旨牌並有文獻記載可查。當時頂中街角頭人士商議,將神轎寄置於「全豐行」,全豐行又名船頭行,位於現今東港中山路和延平路口的統一超商旁邊,是頂中街碼頭粗工進出貨之址,當時全豐行的頭家為「張仔達」先生,所以神轎就由他負責管理。事因此頂神轎在台南製作時,尚未作細部雕刻部分,經角頭士紳商議,才由唐山泉州聘請雕刻老師傅過來台灣在全豐行住守,神轎的所有細部雕刻全由老師傅一手完成,還有神轎的一對木雕石獅(此對木獅平時由頂中街轎班爐主保管,只有出轎時才會裝置於神轎上,其意義如同鑰匙一般),以及現涼傘頂全部所有屬仔。據耆老口述,當時為了巴結老師傅頭,還申請鴉片牌供老師傅吸食用。可見在民國初年頂中街神轎就參與東港迎王祭典,但依東隆宮現尚存的可查資料記載,在民國十四年頂中街神轎就有參與七角頭迎王職務,並且在早期頂中街有陣頭「金獅陣」參與祭典。後來頂中街神轎改寄置於東港媽祖廟「朝隆宮」內,當時廟內有東港七角頭中的下中街、安海街、頂中街、頂頭角四頂神轎陳列,後又改寄置於東港開基「共善堂」內,今則安置於頂中街轎班促進會連絡處(共善堂刑府千歲之神轎現亦寄置於此),以及早期神轎出陣時所需的附屬物品現都保存收藏於此。後來頂中街轎班各種事務由「高益」先生負責管理,再下交「高慶雲」先生,而今已成立頂中街轎班委員會負責。頂中街於民國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年)打造一式白銀冠鳳凰裝置於神轎的轎蓋頂上,成為頂中街神轎別於其他角頭神轎的特色,現今東港七角頭神轎都安裝了華麗的LED燈飾,所費不貲的燈飾含有各角頭間較勁的意味,而東港地區各大宮廟也隨之起舞,成為東港迎王祭典中最有看頭的特色之一,這亦顯示了東港人的廟會文化對神轎特別地重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超人 的頭像
    超人

    澎湖玉皇殿-東港迎王的部落格

    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