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生態分享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大鵬灣人工濕地緣起:
大鵬灣擺脫了過去軍事用途背景與蚵田遍域的歲月,目前朝向水上觀光遊憩活動發展。然欲推動水上遊憩活動,首先要考量水質夠好否。有鑑於此,鵬管處投入大量心力長期做水質監測。
為改善水質,並兼顧恢復當地原有濕地景觀,具體作法就是利用環灣周遭已經廢養的魚塭,加以改造變身成為:基礎建設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管理維護簡單方便、兼有調節微氣候、改善環境等諸多功能的「人工濕地」,作為廢污水處理基地。
⋯⋯由於大鵬灣人工濕地群所處理的廢污水,以周遭養殖魚塭排放的廢水為主,而養殖魚塭所用之水乃來自於大鵬灣域的海水,故濕地所要處理的不是淡水,而是海水,所以大鵬灣諸多濕地,為國內少數的鹹水人工濕地,算是一大特色。事實證明,濕地環境中所栽植的水生植物,有效地改善了當地原有的生態景觀,同時增加水生動植物的生活空間,豐富美化大鵬灣水域景觀,突顯出綠色生態。
定義:
何謂濕地?根據國際拉姆薩公約定義:凡是包含草澤、林澤、泥沒地、或水域等地,不論是天然或是人為、暫時或是永久、靜止或是流動、淡水或是鹹水、或是兩者混合,甚至海水深度在低潮時不超過6公尺之地區,皆稱為濕地。
介紹:
鵬管處規劃了七座人工濕地,除以當地優勢樹種「海茄苳」紅樹林植物做為濕地主要水生植物外,並將曾於本區出現,但現今已消失的紅海欖、欖李等紅樹林植物進行復育;另外,每座濕地皆位於社區週圍,而每個社區所從事的養殖魚種不同,無形中也塑造出不同的養殖文化。大鵬灣人工濕地系統,與當地社區魚塭養殖文化、大鵬灣潟湖生態、紅樹林生態系三者相結合,再加上人工濕地獨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構築成多樣的生態旅遊環境。
人工濕地名稱 面積(公頃) 處理流量(CMD) 功能定位
大潭濕地公園 面積(公頃)6.0 處理流量 5,961 污水處理、滯洪
鵬村農場濕地公園 面積(公頃)10.0處理流量9,293 污水處理、滯洪
林邊大排右岸濕地公園面積(公頃) 8.3 處理流量10,867水質淨化、生物棲地、景觀及滯洪
林邊大排左岸濕地公園 面積(公頃) 8.3 處理流量6,782 汙水處理、滯洪
崎峰濕地公園 面積(公頃)9.5 處理流量9,158 汙水處理、滯洪、景觀
紅樹林復育濕地公園面積(公頃) 13.5 處理流量432 復育、景觀(非處理型濕地)
大鵬灣人工濕地群組基本資料
一、設計方式:
以獨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運作,主要設計考量包括:污水類型、水流負荷、滲濾介質、滯水深度、汙水停留時間、水流路徑控制、植物類型的選擇、經營管理模式等。
依水流路徑設計可分為:「自由表面水流式、地下水流式」兩種人工濕地系統;另外,依水流方向又可再區分為「水平流式與垂直流式」兩種人工濕地。
二、去除汙水機制:
濕地生態系統具有能將水中污染物質改變或滯留的能力,亦即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一般而言,污染物的去除是在「濕地植物、水體和濕地基質」相互作用下完成的,也就是其作用機制包含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作用。
•物理性:吸附、沉降、過濾。
•化學性:離子交換、沉澱沉積、氧化還原等。
•生物性: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氨化、硝化、脫硝作用、植物及藻類對營養鹽吸收。
•沉降作用:是利用濕地水流緩慢的特性,水中的懸浮顆粒逐漸沉降至濕地底部,是濕地物理機制中最重要的過程。由於濕地植被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污染物質的水流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污染物質的沈澱和排除。
•過濾作用:是指濕地獨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懸浮物和營養鹽的功能,使水中的污染物質轉化爲資源的過程。
•微生物分解作用:微生物作用是指濕地土壤和植物根際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細菌)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氨化作用:氨化作用亦可稱為礦化作用(Mineralization),此作用是由有機氮轉換為無機氮(NH4+)的過程,其作用與溫度、PH值、碳氮比及土壤結構都有關係。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一個生物用氧氣將氨氧化為亞硝酸鹽繼而將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的作用。作用是由鹼性的化學異營菌進行,此菌除了可以利用有機物氧化獲得能量之外,亦可氧化亞硝酸鹽獲得能量。硝化作用是土壤中氮循環的重要步驟。
•脫硝作用:脫硝作用是一個微生物的電子傳遞過程,把氧化氮當作最終電子接受者。而大部分的脫硝菌多屬化學異營菌,他們獲得能量的方式完全由化學反應,並且把有機物做為電子供應者與細胞合成之碳源。
大鵬灣各濕地公園位置圖
三、分區配置規劃:
•綜合進流沉澱池:主要功能為利用氧化塘增強有機物的穩定化,污水在此做為緩和水,流出不沉降水中的懸浮固體及混合進流水不同污染濃度。
•草澤池:利用植生吸收分解達到污染削減目的。
•紅樹林生態池:利用此區主要植生植物~~紅樹及半紅樹植物達到污染削減目的。植生種類包括水筆仔、紅海欖、海茄苳、欖李、土沉香、苦林盤等。
•景觀生態池:設置具有水深變化的濕地生態池,形成周圍淺灘區、部份池中水深及內圍深水區。期淺灘區能形成挺水性紅樹林水生植物群落,深水區形成開放水域供魚類活動,並於適當地點設置人工島供鳥類棲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濕地生態,並藉由延長汙水停留時間達到削減污染物目的。
人工濕地群中生態概述
一、主要植栽簡介:
大鵬灣人工濕地中,植栽種類以濱海植物與紅樹林植物為主,常見的植物種類又可概分為水生植物與陸上植物兩種。
•水生植物:紅樹林(包括海茄苳、欖李、水筆仔、紅海欖、土沉香、銀葉樹)、雙穗雀稗、細基龍鬚菜、流蘇菜、濱水菜等。
•陸上植物:穗花棋盤腳、雀榕、正榕、稜果榕、臺灣欒樹、水黃皮、緬梔、黃槿、蒲葵、欖仁、血桐、大葉山欖、台灣海桐、巴西乳香、海檬果、可可椰子、苦楝、珊瑚樹、白水木、毛柿、麵包樹、臺灣海棗、紅刺林投、春不老、臭娘子、單花蟛蜞菊、蔓性馬纓丹、蘄艾、馬纓丹、千頭木麻黃、葳氏鐵莧、 鐵冬青、黃金柿、苦林盤、鹵蕨、繖楊、蓮葉桐、冬青菊、海芙蓉、馬齒莧、草海桐、馬鞍藤、海雀稗、蘆葦、野牽牛、台灣濱藜、鹽定等。
二、鳥類資源:
大鵬灣人工濕地的棲地穩定性已越來越高。目前有大量鷺科跟鷸鴴科鳥類在此築巢。還有其他鳥種時常出現,已逐漸形成穩定生態圈。目前出現之鳥類包括候鳥、過境鳥、留鳥等皆有。鳥種以喜於泥灘濕地活動的鷺科,鷸鴴科及秧雞科為主,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鷺科鳥類,包括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夜鷺、蒼鷺及黃小鷺等;鷸鴴科鳥類則以鷸科的雲雀鷸、青足鷸及鴴科的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較多,另外反嘴鷸科的高蹺鷸及秧雞科的紅冠水雞數量也很多。
據調查,大鵬灣人工濕地群常見的鳥類有:小白鷺、蒼鷺、高蹺鴴、黃小鷺、栗小鷺、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鷹斑鷸、棕三趾鶉、白鶺鴒、小綠鴆、黃鶺鴒、赤腹鶇、黑枕藍鶲、藍磯鶇、大白鷺、中白鷺、黃頭鷺、金斑鴴、彎嘴濱鷸、鳳頭燕鷗、豆雁、大葦鶯、野鴝、黃尾鴝、小鷿鵜、翠鳥、紅冠水雞、澤鳬、翻石鷸、赤膀鴨、赤頸鴨、小水鴨、黃足鷸、赤足鷸、綠頭鴨、白眉鴨、赤頸鴨、紫鷺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