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巡狩.總巡王及尚方寶劍的歸屬



開端

王爺是代表天帝巡察人間善惡的神祇,王爺的由來傳說及年代,版本各有不同,但無論何種傳說版本,皆是來自於民間對於忠義、悲憫之心為其出發點;而對於王爺的崇敬與畏懼,更顯現出早期人們困苦的環境下為求平安幸福而變通的生存法則,有幾個常見之說法敘述:

1.秦始皇焚書坑儒,曾在咸陽活埋儒生360名;據傳眾多王爺中,便有132姓。後人將這些儒生尊為王爺供奉。

2.唐玄宗時期,指使正一宗道士張天師作法,造成36進士無端而死,因此皇帝賜封「王爺」,並令全國建廟供奉。而玉皇大帝甚憐諸進士,遂命他們四方查巡,遊食凡間,鑒察凡間善惡,遊縣吃縣,遊府吃府,故有「代天巡狩」之稱。

3.明朝初年,有閩粵36名進士同坐船進京殿試,遭遇船難,無一幸免,據傳眾多王爺中,便有31姓。皇帝聞訊備感憐惜,便分別封為王,也當海神祭祀,以保護航海安全。

4.明朝末年,有360位進士,不願在清朝體制下服官,皆自盡身亡;據傳眾多王爺中,便有132姓。玉帝憫其忠烈,逐一封王,授命下凡,稽察人間善惡疾苦,民間俗稱王爺府為「代天府」,而王爺巡境為「代天巡狩」。

代天巡狩

王爺代表天帝巡察人間善惡,代替天子,巡視政區的大臣。奉 玉旨查察人間善惡,除暴安良,迴奏天府,稱之為「代天巡狩」。王爺代天巡狩,如果這科年下任後,就回歸天庭等待下次玉帝再交代任務,有的已有原先任務的,就回歸原先故有職位,有宮歸宮,有壇歸壇,各歸方位,所以代天巡狩不是永任之職。

領有代天巡狩的神靈,大部份都是廟宇未建立好的神尊,可是當廟宇建立好後,大部份代天巡狩的詔書,都會被上面收回,行使權限也會被限制,所以很多神祇廟宇蓋好後,大部份都是副神辦事,主神不是泡茶就是雲遊四海,有事要請都請不來,因有一些權責在廟宇建好後,一年內就被取消,不再是真的代天巡狩王爺,只留下曾經有過的代天巡狩牌匾。除非再以請王方式請進士王爺代天巡狩來管理,但廟堂主神權限還是被限制。

請神迎王,有的鄉鎮只有三十六進士,也就是總共只有三十六個王爺。至於三十六個姓氏到底是哪三十六個,目前尚未完全定論,乃因三十六進士根本沒有全部參與每科輪流降臨,甄選帶有玉帝代天巡狩旨意權限輪值降臨者,只有28位進士,共有25姓,同姓不同名者有三對。而其他的進士因緣際會另有高就,有的已有廟宇,有的另有任務,而當科年進士王爺下任後,就失去代天巡狩資格,回歸原位,有廟歸廟,有宮歸宮,各歸本位。

有的廟宇請王是360位進士,其每科甄選帶有玉帝代天巡狩旨意輪值降臨者,只有262位進士,共有116姓,同姓不同名者有十二對。而其他的進士因緣際會另有高就,有的已有廟宇,有的另有任務,而當科年進士王爺下任後,就失去代天巡狩資格,回歸原位,有廟歸廟,有宮歸宮,各歸本位。

所以請王報名號時,最好報出姓與名,方為正確。免得請王時請了同姓不同名,不是正科年的神靈,而弟子一聽已請到姓氏王爺,即刻鐘鼓齊鳴,鳴炮滿天飛。結果真正持有玉帝代天巡狩旨意輪值降臨的王爺,還未降臨,反而張冠李戴被頂替,造成名實不符,就這樣名不正言不順充當巡狩三年,試想這樣的迎王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嗎?如果這位不是正科年的王爺被請出上任,而是屬於功力深厚的陰邪神,硬要鳩佔鵲巢代天出巡,那這科年會沒問題嗎?還有如果請王請到持玉帝代天巡狩旨意而身份地位特殊的正王爺降臨(此正王爺不是進士王爺),此王爺不在36及360進士內的正王爺降臨,而弟子把祂當做進士王爺,那是多麼可惜及對正王爺的不尊敬。

每個人肢體語言和性格特徵各有不同的風采。而最容易觀察的,就是走路的姿勢。尤其是親朋好友,從遠遠而來,就能一眼認出是某某人。神靈附乩亦是,同一尊神靈,今年附乩甲生行事,明年另附乙生行事,其肢體語言和性格特徵應是相同的。如有不同肢體語言和性格特徵,那應該不是同一尊神靈才對。

請王亦是,不要請王時,降臨的王爺說話時喜歡比手畫腳,老是手持劍指,結果一年後該尊王爺另附他乩時,喜歡手持雷指,又喜歡蹦蹦跳跳,與前乩動作迥然不同,那是很容易讓人極智窮思的。而請王應盡量跟當科年王爺溝通,請王當日盡量不要附乩該宮廟三代親,才能顯現出真實性,其一代親為該宮廟委員,二代親為該宮廟委員後代,三代親為該宮廟服務人員。

殿有分正殿、大殿、中殿、贊殿,宮有分正宮、大宮、中宮、贊宮,男性神明層次以正殿為首,女性神明層次以正宮為首。正殿(帝王行事地方)、大殿(帝位級正神及正王爺級正神)、中殿(王爺級分靈神及帝位級分靈神以下)、贊殿(次帝位級正神及次正王爺級正神以下)。宮有分正宮(帝后行事地方)、至宮(后位級女正神及正后級正神)、中宮(后位級女分靈神及正后級分靈神以下)、贊宮(次后位級女正神及次正后級正神以下)。

神靈設廟宇只在於代天行使勸化之能,無論先天無極神或太極神,都必須要濟世萬民,都可打出代天行使善惡旗號,但應該不具備玉帝代天巡狩權限,代天巡狩是玉帝配合人間民情特發出行政的命令。

代天巡狩有代天巡狩監察正王爺,其正王爺有八位,不在36進士王爺及360進士王爺之內,是在世時,官職已任帝、王、侯、爵、王爺以上資格,待功德已至歸位受封。層次很高,次於玉皇大帝。其八位正王爺如下;【第一位:山河社稷總巡王(監視各方神道民情缺失,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中殿、贊殿、宮、堂以下,不含正宮)、第二位:領域總巡王(各方神道民情,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贊殿、宮、堂以下,不含正宮)、第三位:欽巡總巡王(各方神道民情,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贊殿分靈、宮、堂以下,不含正宮)、二位代天南巡王(各方神道民情,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中宮、堂以下)、一位代天北巡王(各方神道民情,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中宮、堂以下)、二位顯甲中巡王(各方神道民情,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中宮分靈、堂以下),而大殿及正宮直接由玉帝賜封。

皇帝的兄弟、兒子、孫子皆稱帝、王、公、侯、伯,都稱喚正王爺。正王爺又擁有高級官吏的任命權,目前稍知有劉姓、池姓、吳姓正王爺,其他五位正王爺還在確認中,另外50位區域金甲代天欽巡進士王爺(包含一甲巡王×2位、二甲巡王十幾位、三甲巡王二十幾位)(區域各方神道民情,為進士級可代天子封官權限至贊宮、堂以下)。其進士王爺正確數到底是42位或50位還在確定中,這是每科年代天進士王爺(包含對岸)。

代替天帝,燮理陰陽明辦是非和巡察人間善惡以施福降禍的神靈,並能為人民驅除一切瘟疫與邪惡,一般指的是王爺信仰。大部分有代天巡狩權責神衹,除八位正王爺以外,其他王爺廟宇正殿蓋好一年後,代天巡狩權限職位大部份就會被取消,須用另類請王方式再代天巡狩,但來代理的神靈大部份是進士王爺。其進士王爺大部份皆以科舉殿試產生,當然權責與八位正王爺行使權責不同。

隋朝進士科是隋煬帝創立,所以隋朝神靈降臨是沒分甲科或乙科的,都稱為進士王爺。唐朝的科舉,從唐高祖李淵到唐玄宗前期,所有進士都稱為”乙科”,宋朝以後才真正有分甲進士及乙進士,所以不能斷定”乙科”為 進士王爺職位較低,甲科進士王爺職位較高,是要看此進士王爺的朝代而定。如果降臨王爺自稱是甲科進士,應該是宋朝以後的進士王爺,如果是乙科進士,那是有可能是隋唐朝進士王爺,或是宋朝以後的乙王爺。

中國自隋朝以來已開始有科舉的考試,開科舉考試之先河,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宋朝以前狀元、榜眼、探花,經國家考試而升任。至於皇帝欽命狀元,是宋朝經過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後一關殿試,到在殿試放榜後,獲得最優異成績的是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其次是二甲的十名及三甲的百名 殿試,也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

朝代進士考試大致先鄉試、會試、最後殿試,殿試分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弟」。二甲多人,依朝代而定,賜「進士出身」。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更多人。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稱為「傳臚」。殿試只用來定出名次,能參加科舉稱「貢士」,也就是乙榜,「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也就是甲榜。鄉試、會試後稱「貢士」,「貢士」考中三甲後,下一科可再參加一甲及二甲殿試,而二甲進士可參加一甲殿試。但當「貢士」功成逝世,待功德已至歸位受封,受皇帝襃封為三甲進士,三甲進士受襃封為二甲進士,二甲進士受襃封為一甲進士。但因功德異事特殊受歷代皇帝或玉帝特封的各朝代總共約有400名進士(包含舉人受襃封進士),其中有37個另相約結伴獨樹一格,其餘363個照舊集結。事後雙方各自發展,對外宣稱為封神臺演繹而來,以360及36神降稱謂,演變如今的360進士及36進士統稱。

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名人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等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等。考中進士人員,一甲即授官職,其余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

所以請水迎王中,每位神靈標旗都會寫36進士或360進士,那只是個代表,其實是36進士或360進士之中的多位,不是全部。在漫長的1300年的科舉考試中,曾產生出700多名狀元,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而每朝代比較注重文狀元,武狀元人數較稀少;所以秦朝以前的神靈大部份應屬無極神,不是太極神具有官職稱呼。

36進士及360進士,不是同一朝代,乃朝代進士有特殊功績受封,配合天和神兵將的職缺分配,所以請王儀式如36員不見得全部都輪流,有的應天命還在轉世世間能人。

有的廟宇蓋好後代天巡狩指令被收回,廟宇主神就以變通方法再以請王方式申請代天巡狩指令,堪稱智者。有領代天巡狩的神明分靈出去的神明,不具有代天巡狩的資格,除非自兒再向天子申請獲准。

360進士名稱乃由封神榜封神360幾位神將演變而來,內有108位真靈再化36與72;期間配合稱呼360進士功國神靈被封神榜敕封,原本實際封了365位,加飛廉、惡來才362位,少了3位。哪吒楊戩等人俱是肉身成聖,有的現世高功受封佔職缺,有的也可能會請到清朝出生的代天巡狩大千歲進士。小琉球 早期有請到一位特殊大千歲降臨,那是南巡總巡王,剛視察此地而降,視察完成後再指派部將一甲進士執行任務。

廟宇蓋好一年後,主神的代天巡狩旨令會被收回。廟宇正殿未蓋好以前,因身帶代天巡狩旨令,有的領了懿旨,有求必應特別的興旺,有的主神廟宇正廟蓋好後又另立名目再申請代天巡狩旨令行事,但只能進士級王爺代理,主神好壞都少參與行事。所以你會覺得神轎神明在處理辦事好像差以前很多。

信徒在廟宇要重建時,都會請主神降臨尋求重建,但往往主神都不重建,而信徒意志堅定一定要重建,經再三的要求,主神堅持不答應,最後副神出面答應重建,廟宇蓋好後,也就是主神離開的日子。小生查過好幾家廟宇重建後,至今好幾十年,主神都沒有想回來的跡象,可是信徒還大吹特吹神明的豐功偉業。其實都是副神在掌盤。

主神不想回廟到處流浪,當找到一個適應處所就開始行乩,原廟的弟子要請祂回去也不回去,最後是跟原來離開的大廟宇脫離關係,而大廟宇的信徒要請祂回去祂會答應,可是,是回去看一下,就馬上離開,是否見景傷情不得而知。

小琉球 三隆宮,早期請王有請到一位八位正王爺其中一王爺降臨,代天巡狩時,巡至境界,各宮壇、陰神、鬼神向巡狩王爺請益時,連抬頭都不敢,這才是神威。

現今神明只要冠上王爺,就拿著代天巡狩旗子到處宣揚道化,好像只有王爺才能宣揚道化,其他天地神仙道佛,都不是宣揚道化。這是錯誤觀念,有神則靈,只要是神靈都帶有宣揚道化的職責。天地神仙道佛,不分無極神仙道佛或太極神仙道佛都須承擔宣揚道化的職責。不能這位王爺領有代天巡狩的旨令,則祂的分靈也具備代天巡狩的旨令,那如果這樣,天道不就全亂章程了。

尚方寶劍的歸屬

中國封建時代,尚方寶劍中的「尚方」,是掌管製造皇帝所用刀、劍等器物的一個機構,秦朝始設,為帝王御用之劍、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所以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

「尚方」,在秦、漢謂少府,少府設尚方令、尚方丞,其職責掌管禦刀劍及玩好器物,到漢末分為中、左、右三尚方,之後歷代沿襲製造供禦使器劍,由於「尚方」所製的寶劍,鋒銳無比,利可斬馬,所以又被稱為「斬馬劍」。號稱尚方’斬馬劍’。唐代時、皇帝是賜於將軍於戰爭中用尚方寶劍指揮眾將官兵打仗用。在唐代,尚方寶劍成了至高無上的象徵,本來就是皇帝的御用兵器,賜予元老重臣,賦予特權。結果重臣曾用它殺了人,後來唐帝赦免重臣之罪。

早期的尚方寶劍是由皇帝賜給自己親信的大臣的,但不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只是一種特殊地位的象徵。在漢成帝時,為丞相的張禹因是皇帝的老師,受到漢成帝的寵信,佔有大量的土地和生活極為奢侈,敢於直諫的敬諍臣「朱雲」上書曰:「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孨佞臣一人以厲其餘」,結果漢成帝大怒,差一點反把敬諍臣「朱雲」處死。這尚方斬馬劍也就是延伸至今的尚方寶劍,那時也稱尚方斬馬劍。

真正把尚方寶劍作為皇帝權力象徵,賜給臣下的應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章出身貧苦,對於官吏的貪贓枉法深惡痛絕。開國之初將禦史台與軍政首腦部門並列,後將禦史台改為都察院兼有監察各地官僚的職責,禦史出巡帶著專印,印文為”衍糾愗繆”以示代表朝廷的權利,並常賜以尚方寶劍表示”如朕親臨”,並賜有先斬後奏的權力,這才是代天出巡御用的”尚方寶劍”,在宋朝以前稱”尚方斬馬劍’,明朝以後才可稱代天行事的”尚方寶劍”。

尚方寶劍,又稱勢劍,是指皇帝、君主御用的劍,是一種最高權力的象徵。不但代表著無上權力,也是官員的殊榮。其尚方寶劍有朝代性,如玉帝賜予神靈上方寶劍,表示”如朕親臨”,那玉帝是否是明朝以後人士,玉帝是明朝以後人士;那又怎能管轄三山五嶽眾神仙呢,如所領的尚方寶劍為明朝,只能斬明代鬼神,宋代以上鬼神只能嗤之以鼻,如要斬宋代鬼神,祂還會問你拿的劍是什麼「碗糕」呢?。聽說小琉球 「三隆宮」代天出巡曾經遇到一位附人身的外國陰靈,兇惡無比,屢勸不聽,跟隨的弟子建議該科年大千歲請出”尚方寶劍”把這位陰靈斬首示眾,結果當科年大千歲竟説:「他是外國人,要斬外國人,萬萬不可,尚方寶劍無法斬外國鬼,斬了會逆天的」。

年代不同,佩帶玉賜尚方寶劍,不見得是全天下的「代天巡狩」。所以宋代以前的神靈代天巡狩,有可能應該不帶尚方寶劍出巡,帶有玉旨信物就「蝦蝦叫」了。如有帶尚方寶劍出巡的大千歲,可能是明代以後的神靈。如他是甲進士則是宋朝以後進士;如又帶尚方寶劍則應該是明朝以後進士。如果此神明是宋朝以前的進士,而又自稱身帶尚方寶劍,那那那那那那?????,各位大大看著辦吧!。

中天殿池府千歲的兄弟「三隆池」,於民國6@年請王盛事,迎出一位姓「吳」的大千歲及另一鄰近鄉鎮迎王時,於民國4◎年也請出一位姓「吳」的大千歲,這兩位「吳」大千歲,是同一位王爺,而這一位王爺層次很高,不歸屬36進士一員,是屬於八位總巡王中的其中一位,可惜弟子錯失良機沒問出此正王爺來歷。據查 當此正科年大千歲降臨辦事時,一些小宮壇附乩的神明及依附人身的陰鬼神不經過大千歲允許都不敢抬頭,可見神威一般。

能請出八位總巡王中的其中一位,確實不易,因「三隆池」身份崇高,方能請出這位王爺,可惜祂的副將在一次巡視中,在一間廟宇,生氣中翻了境內宮中壇元帥的神桌,被告上玉帝,被………。又在民國6&年,弟子不經祂同意,硬把祂的金身雕塑的比原來大一倍,至今「三隆池」凡事使不上力,也沒開口過,要「三隆池」重振雄風,唯有金身再回歸原來尺寸,方能讓「三隆池」再大顯威靈,再能請得動總巡王大千歲降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超人 的頭像
    超人

    澎湖玉皇殿-東港迎王的部落格

    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