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
玄玄上人傳法鴻鈞老祖一,傳法混元無極老祖太元無極老母二,再傳三清道祖,
再傳五老劍祖玄女,再傳昊天無極至尊玉皇上帝玉皇上帝---%26gt;36天官將
玄天上帝---%26gt;36地官將(王爺)
北極玄天上帝御前三十六官將
1.萬法教主神功妙濟許真君
2.洞玄教主辛真君
3.龜蛇封為水火二將
4.新興王田黃封為筍畢二元帥
5.糾察副元帥副應
6.催盧二將軍
7.鄧成 辛江 張安封為鄧辛張元帥
8.威靈瘟元帥蕭瓊
9.火德元帥謝天榮
10.隆生元帥高員
11.九州豁落元帥王忠
12.地祇元帥楊彪
13.雷部電母朱佩娘
14.角瓊白真君
15.清微教主魏元君
16.都掌金輪如意趙元帥
17.盡忠元帥張健
18.正一靈官馬元帥
19.先鋒元帥李伏龍
20.任無 別齊二太保
21.神雷元帥石神
22.離婁 師曠聰明二賢
23.酆都元帥孟山
24.九天霹靂大將軍酆都元帥章雷公
25.地司太歲殷高元帥
26.月孛元君朱孚娘
27.果嚴教主清微傳祖元君
28.混元教主路真君
29.顯靈元帥關羽
30.混天元帥龐喬
31.管打不信道朱元帥
32.降妖避邪元帥兩田
33.玉府天君劉俊
34.風輪元帥周廣澤
35.仁聖元帥康廣席
36.王鐵 高銅虎丘二元帥
三十六將多為後天神聖,或係天神化身,或屬於忠孝義烈或有功德於世之神靈,皆承天命,拜為將帥者。據道書所載,列為天將者凡三十六員,其名為:蔣光、鍾英、金遊、殷郊、鄧鬱光、辛漢臣、張元伯、龐煜、劉吉、苟雷吉、畢崇遠、趙公明、關羽、馬勝、溫瓊、王善、康應、朱彥、吳明遠、李青天、梅天順、熊光顯、高志、石遠信、孔雷結、陳元遠、林大華、周青遠、紀雷剛、崔志旭、汪飛捷、賀天祥、呂魁、方角、耿通等等。
受封三十六將之神職尊稱為
康元帥、高元帥、伍靈官、李元帥、馬龍官、殷元帥、馬枷羅、劉聖者、張聖者、蕭聖者、連聖者、虎枷羅、金舍人、枷大將、捉大將、縛大將、鎖大將、康舍人、趙元帥、鄧元帥、岳元帥、楊元帥、辛元帥、王真君、必大將、紀仙姑、何僊姑、勤僊姑、李仙姑、龍大將、黃仙官、倒海大將、吞精大將、食鬼大將、移山大將、江僊官
不過武當山玄帝正殿的主護法是依最上順序為上層周公和桃花女,中層關王溫康馬趙六元帥、下層為水火二將,左右殿供奉三十六官將,再來左右壁供奉北極五百元帥,宜蘭外澳接天宮為武當山在台灣的行宮大
殿的擺設就是如此,造武當山的設置下去的。其實進接天宮的第一道山門是正殿供奉王天君左青龍星君右白虎星君
玉皇上帝---%26gt;36天官將
三十六位官將,其實是由道教五百靈官演化而來,又稱雷部三十六位元帥,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恭列如下:豁落靈官王元帥
雷門火庫朱元帥 地衹太保康元帥 精忠義勇岳元帥 雷門滅魔鄒元帥 雷霆火部苟元帥 六甲六丁金元帥 金輪如意趙元帥 五雷判官辛元帥 五雷天醫張元帥 神雷之首石元帥
九天降魔關元帥 滄海湧朝伍元帥 斗口魁神馬元帥 天蓬提督尹元帥 正一玄壇趙元帥 南極烏暘吳元帥 酆都拷鬼孟元帥 雷府驅魔龐元帥 流金火鈴宋元帥 三五梅仙張元帥
正一籙官陳元帥 神威驅邪周元帥 水府斬怪楊元帥 斗府樞靈劉元帥 翊靈昭武溫元帥 金闕監生高元帥 飛捷報應張元帥 都雷太歲殷元帥 沖霄主雷鄧元帥 東嶽拷鬼寍元帥
上清樞雷程元帥 五雷執法畢元帥 北極冰池李元帥 沖霄靈官馬元帥
酆都殺鬼呂元帥
看了那麼多個護法神 做一個結論 最多的為
馬、趙、慍、關四元帥為最多
五府千歲
五府千歲是台灣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亦作「五王」。「千歲」即「王爺神」之尊稱,是天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在台灣,千歲信仰,主要分布於西台灣與南台灣,愈往北則愈少,恐是與本省人先民的遷徙有關。
五府千歲意為「五位王爺神」。在台灣,五府千歲有許多種姓氏組合,例如有:「李、池、吳、朱、范」;「謝、周、陳、康、沈」;「蘇、邱、梁、秦、蔡」;「池、邢、金、何、馬」;「溫、白、紀、范、雷」;「朱、岳、韓、金、伍」等不同組合。
最普遍的一組:是指「李、池、吳、朱、范(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五位千歲。奉祀此組神祇,有名的廟宇為:台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麻豆代天府、新興廟宇高雄市大寮區之南雄代天府等。
其他,不是此五姓之王爺,如:台南西港慶安宮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是曾文溪流域重要的王爺信仰。而屏東縣東港東隆宮之溫府千歲之信仰,可說是東港溪流域最盛大的王爺信仰,上述兩者的王船祭典皆號稱為台灣最盛大。雲林縣褒忠鄉之「五年千歲」,則是依照年份輪值為主神的廟宇。高雄市左營元帝廟的朱府千歲,則是另一種信仰的形式。目錄
[隱藏] 1 王爺由來與各地的王爺2 王爺信仰來源3 民間的王爺傳說4 相關條目5 參考文獻與注釋6 外部連結
[編輯] 王爺由來與各地的王爺
台中市西屯區港尾里港福宮-蘇府大王爺、蘇府二王爺、蘇府三王爺寶像。基本上,王爺是一種來歷非常撲朔迷離而難以查考的神,據劉枝萬教授的研究,王爺信仰的由來,可追朔到唐朝或更早。最早的王爺,可達三百六十多位,大部分與瘟神有關,即:王爺乃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
據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宗教志》裏的解釋,這是假託以奉祀鄭成功的,所謂「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所謂「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於是老百姓就聰明地採用了這種方式追祀鄭成功。
據1960年所作的調查分析,全臺宮廟所供奉之主神共有二百四十七種之多,其中具有廿座以上的寺廟者有廿九種,超過一百座以上的有九種神明,最多的是王爺,共有七百一十七座,足見王爺信仰的普遍。
在臺灣閩南有許多的「王爺廟」,這些廟裏的王爺都只冠上姓氏,而不稱其名,稱為「某府王爺」或「某府千歲」,俗說共有三百六十進士而化身的王爺,共一百三十二姓。
假使三個王爺或五個王爺合祀在一起,則稱為「三府王爺」、「五府千歲」等。
王爺是代表天帝巡察人間善惡的神祇,並帶有尚方寶劍先斬後奏,故會加以敬奉,台灣供奉王爺的廟大多亦稱「代天府」,王爺出巡則稱為「代天巡狩」。
一般王爺的造型大都非常威嚴,但多是以明朝的裝束出現,有的錦袍玉帶,有的則是頂盔貫甲,如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即是具有歷史的王爺廟,內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王爺和一位萬善爺(囝仔公)。
舊時王爺的「三年一醮」祭祀是非常豐富隆重,有瘟疫時亦要請王爺來鎮壓。福建並有「王船」的習俗,將王爺神像連同祭物糧食載在一艘特製的船中,任其飄流,這種船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備,也很威武,假如某個村落有王船飄到,該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將之放流。後人多有直接建廟,使其留下以保護民眾。據說南鯤鯓廟的王爺,便是這樣飄來的。
而王爺降駕,乩童往往亦多會稱是某府王爺降臨附身,乩童在作法操五寶時大多數都會封口(灌口針)用長銅針來貫穿臉頰,還有其他些少數宮廟乩童要封口時,是使用小型的王爺頭(或五營頭)下連有一根短銅針的方式,或是以釘槌猛擊背部、頭部或腹部,而來大顯王爺神威。
王爺信仰來源王爺信仰來源,一般說法有幾種系統:瘟神系統、英靈系統、鄭成功祖孫系統、山神系統、戲神系統等。瘟神系統:為台灣王爺的主流系統,多數的王爺廟都屬此類,與瘟神有關,即:王爺乃上天所派(代天巡狩),管理、傳播瘟疫的神明。故早期,民間不敢久留其於鄉里,常會以「王船」形式,把王爺送到外地,或者焚燒送其回天庭,後期,逐漸變成掃蕩瘟疫的大神。又可以分為兩大派別:一是以「五瘟使者」為主的五府千歲(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李池吳朱范)、五福王爺(臺南白龍庵);二是以「十二瘟王」為主的五年千歲(臺南西港慶安宮)。英靈系統:生前於世有功的人過世後,也時常被尊祀為王爺,如有些廟宇供奉的謝府千歲(東晉名臣謝安)、苻王爺(前秦君主苻堅)。如新竹縣新豐鄉普元宮的「清王爺」為明初救駕的李文魁、雲林縣麥寮鄉鎮西宮的「蕭王爺」為漢代宰相蕭何。鄭成功祖孫系統:指台灣清領時期之初,民間為避免被清政府查緝的鄭成功、鄭經、鄭克臧祖孫信仰:如有些廟宇供奉的「朱王爺」(鄭成功被明朝賜姓「朱」),「開山王」(「山」暗指台灣)。此據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宗教志》的解釋,是假託以奉祀鄭成功祖孫的,所謂「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所謂「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山神系統:客家地區尊稱「三山國王」為王爺,如新竹縣新埔的「廣和宮」因主祀三山國王,當地人稱為「王爺宮」。三山國王係由廣東省潮州府揭陽「巾山、獨山、明山」,三座山的山神演變而來,為潮州籍閩客移民的守護神。另閩南泉州三邑人信仰的青山之神青山靈安尊王,也被尊稱為「王爺公」,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在《台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如臺北市萬華區艋舺青山宮亦俗被稱為「王爺公館」。戲神系統:「西秦王爺」亦為王爺信仰的一種,是為戲劇界的守護神。最常見的說法,該神是唐玄宗李隆基。。
[編輯]
民間的王爺傳說民間的王爺傳說極其複雜,如:或說王爺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的儒士,各地感念,因而尊為王爺。或說王爺為秦始皇大臣趙高謀殺的忠臣義士、門閥宗室,各地感念,因而尊為王爺,如陝西人稱冤死的太子扶蘇為秦王,設廟祭拜。或說「王爺」為唐明皇時三百六十名進士,因明皇要試張天師法術而誤傷致命,故天子賜其封為王,遊歷四海,遍享血食。或說王爺為明末時之三百六十名進士,因不願仕清而自盡,玉帝特別敕封為王,使之巡按天下,賞善罰惡。或說王爺係古時之數名士人,途中見水井中有疫毒,自行投身井中,救人性命,因此大德,而昇天為神。
或說王爺為在水陸途中遇難的士子或官員,各地人民尊其為王爺,希望其英魂能繼續庇佑百姓。
王爺信仰,是台灣道教中,僅次於媽祖的信仰!
一搬來說王爺有三十六府,是古時皇帝所封贈,計有:
趙、康、溫、馬、蕭、朱、邢、李、池、吳、范、姚、金、吉、玉、周、岳、魏、雷、郭、伍、羅、白、紀、張、許、蔡、沈、余、潘、陳、包、薛、劉、黃、林、楊、徐、田、盧、譚、封、何、葉、方、高、鄭、狄、章、耿、王、楚、魯、齊、越、龍、殷、莫、將、鍾、韓、沐、虞、蘇、宋、駱、韋、歐、廉、侯、周、萬、萍、瓊、等、姓。
目前台灣最常見的有五府千歲,五年千歲十二府,溫府千歲,蘇府千歲,趙府千歲,包府千歲等較為普遍!
五府千歲的事蹟:
李府千歲的由來為唐代開國功臣李大亮
李府千歲俗名李大亮,涇陽人,文武雙全,乃是五王之首,由於輔助開國有功,唐高祖封賜為金川總管司馬,不久又加封安州刺史。唐貞觀年間,先後出任交州都督、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工部尚書等職,晉爵武陽公。貞觀八年(634年)李大亮領兵征伐吐谷渾的番兵番將,貞觀十五年(641年)又大敗番將篩延陀,受封為行軍總管。李府千歲為大唐帝國立了不少功勞,也幫助建立不可動搖的唐帝國。由於功在社稷,李大亮在朝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將,又因為父母早已過世,平日在家侍奉兄嫂如同父母,傾盡家產幫助需要的百姓,可以說是一位十全十美的聖賢。
根據「唐書」記載,李大亮是唐代的開國功臣,由金川總管晉升到行軍總管,對唐初穩定政局貢獻良多。他不但忠君愛國、體恤百姓,叉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偉大情操,在唐高祖駕崩之後,竟追隨唐高祖於九泉之下。相傳玉皇上帝知聞李大亮之事,就敕封祂為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
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農曆4月26日為其聖誕千秋。
池府千歲
二王姓池名夢彪,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衝都尉。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年),隨唐太宗親征高麗國(即後來的韓國),勢如破竹,又加封為宣威將軍。
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聖,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呢?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瘟神暢飲之後,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託言借看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
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瘟神帶著池夢彪的靈魂參見玉帝,玉帝感念祂愛民救民的精神,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池府千歲,六月十八日為聖誕千秋。
吳府千歲
三王吳孝寬,江蘇吳縣人,志烈秋霜,嫉惡如仇,對地理風水,非常有研究,又會觀星望斗,文業武功受眾兄弟的敬仰。
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吳孝寬為「眼望天、心在地」。三王五府千歲何時昇化並無資料記載,但五兄弟中只有吳府三王爺沒有留鬍鬚,九月十五日是三王的聖誕千秋。
朱府千歲
四王朱叔裕,嘉興人,才學出眾,公正無私,明辨是非,執法森嚴。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六二二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時升化已無資料可查,玉帝也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范府千歲
五王范承業,和吳府三王同是江蘇吳縣人,博通經史,智勇超群,精通醫術,時常醫人救世,做官時,打敗巴東流寇,授封折衝都衛。唐高祖在位之時,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不久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在位時,擔任武州刺史以及太原尹,四月二十七日為其聖誕千秋。
五年千歲的由來
年千歲之發祥史略係,商殷年帶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立譽於世上造福社會大眾,故生而為英沒後成靈,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五年千歲」則顯現靈異奇蹟相傳
(神) 受玉皇上帝嚇命為代天巡狩十二天王 (大巡) 主宰民間善惡,驅蘊除魔讓災植福司命,因此世人遇有年災月厄常以舉建祈安植福法會則需虔請十二大天王 除臭襪
談起王爺,真是生長在台灣的每一個人最熟知的神明之一,這一點可從神明類別及堂殿廟宇,皆居全台之冠可見一斑;一年裡頭,王爺的祭慶活動相當頻繁,即使是其他眾所周知的神明活動,大都含有王爺活動,有時甚至被視為王爺活動的一環,充分反映出民間宗教的包容性及開於性格。
「王爺」,也稱千歲、千歲爺、大人、老爺、溫王(瘟王)、代天巡狩等等,稱謂最多,關於祂的問題也最複雜及難以瞭解。在民間,祂是一般神的統稱,種類眾多而複雜,至少包括石頭公的自然崇拜、鄭成功的英靈崇拜、義民爺的亡魂崇拜、溫王的瘟神崇拜、其他神明的泛神崇拜。「王爺」幾乎成為台灣神明的代名詞,因此有句俗語說「大仙的王爺公,小仙的王爺子」。
然而以台灣王爺信仰的現況類型作分析,仍不難釐清祂的大玫結構,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大系統,其于大系統如下簡表:
戲神系統-- 如戲班子弟所祭祀之西秦王爺。
家神系統-- 對家鄉有頁獻者,如李府千歲等。
英靈系統--
身前有功於世的「歷史」名人如清府王爺等。
鄭王系統-- 即鄭氏三代,亦即鄭成功為池府王爺;鄭經為朱府千歲;鄭克臧為李府千歲。
瘟王系統
暗訪系統--此系統之流行乃以鹿港為中心之台灣西部沿海地區。
瘟王系統--本系統以台南之曾文溪流域為主要地區。其下又分三
年王爺及五年王爺二支。
三 五瘟使者系統--其下又分五福大帝及五府千歲二支,部份池府千歲即
屬此一系統。
在台灣常見的王爺通常如同福建一樣會加以冠上姓氏,最常見的王爺有趙、康、溫、馬、蕭、朱、邢、李、池、吳、范、姚、金、吉、玉、周、岳、魏、雷、郭、伍、羅、白、紀、張、許、蔡、沈、余、潘、陳、包、薛、劉、黃、林、楊、徐、田、盧、譚、封、何、葉、方、高、鄭、狄、章、耿、王、楚、魯、齊、越、龍、殷、莫、將、鍾、韓、沐、虞、蘇、宋、駱、韋、歐、廉、侯、周、萬、萍、瓊、等、姓。
大約就是這樣嚕~~
一搬來說王爺有三十六府,是古時皇帝所封贈,但…計有:
趙、康、溫、馬、蕭、朱、邢、李、池、吳、范、姚、金、吉、玉、周、岳、魏、雷、郭、伍、羅、白、紀、張、許、蔡、沈、余、潘、陳、包、薛、劉、黃、林、楊、徐、田、盧、譚、封、何、葉、方、高、鄭、狄、章、耿、王、楚、魯、齊、越、龍、殷、莫、將、鍾、韓、沐、虞、蘇、宋、駱、韋、歐、廉、侯、周、萬、萍、瓊、等、姓。
目前台灣最常見的有三府千歲,五府千歲,五年千歲,六府,七府,八府,十二府等,李府千歲、池府千歲、吳府千歲、朱府千歲、范府千歲、溫府千歲,蘇府千歲,趙府千歲,包府千歲,邢府千歲等較為普遍!
東港只有三十六進士,只是東港迎王說法,但古稱三十六進士亦有人講三百六十進士,不管三十六進士或三百六十進士很少人知道全部的姓跟名〈大陸泉州富美宮也不只三十六進士〉,每年去台灣王爺總廟南鯤鯓代天府及麻豆代天府不只三十六進士〈因為包括台灣人造神運動之下的王爺〉,而王爺的文獻複雜性很高,不是引經據典就可敘述,因為不管三十六進士或三百六十進士都是同一朝代的人物,並不包括五年十二天王或是其他組合的王爺。最重要是歷史背景是同一時期之人物。
以下大都不同時期之人物,有名有姓的可參考
1
張府千歲〈張巡〉
2 莫府千歲〈莫英〉〈莫邪‧干將〉
3 黃府千歲〈黃番豹〉〈黃先慈〉
4
徐府千歲〈徐懋公〉〈徐達(徐府七王)〉〈徐忠壯〉
5 蕭府千歲〈蕭望之(蕭府太傅)〉〈蕭何(蕭府太師)〉
6
馬府千歲〈馬仙池〉〈馬雄〉〈馬陵〉〈馬亮〉〈馬援〉
7 謝府千歲〈謝玄〉〈謝安(謝府王公祖)〉〈謝馬力〉
7.1 謝府二千歲〈謝石〉
8
何府千歲〈何仁傑〉
9 李府千歲〈李大亮〉〈李泌〉〈李白〉〈李靖〉〈李德裕〉〈李辛陽〉〈李柏瑤〉〈李勇〉〈李光前〉
10
邢府千歲〈邢蒯瞶〉〈邢鵬〉
10.1 邢府大千歲 盧浦癸
10.2 邢府二千歲 邢蒯瞶
10.3 邢府三千歲 州綽
10.4 邢府四千歲
殖綽
10.5 邢府五千歲 王何
10.6 邢府六千歲:郭最
10.7 邢府七千歲:賈舉
11 雷府千歲〈雷萬春〉
12
包府千歲〈包拯〉
13 林府千歲〈林披〉
14 溫府千歲〈溫鴻〉〈溫嶠〉
15
蘇府千歲〈蘇永盛〉〈蘇碧雲〉〈蘇得化〉〈蘇東坡〉〈蘇緘〉
16 金府千歲〈金素〉
17 康府千歲〈康保裔〉
18
丁府八千歲〈丁啟濬〉
19 龍府千歲〈龍宣和〉
20 薛府千歲〈薛仁貴〉
21 蔡府千歲〈蔡瑞〉〈蔡襄〉〈蔡攀龍〉
22
岳府千歲或武府千歲〈岳飛〉
23 鄭府千歲〈鄭成功〉
24 南府千歲〈南霽雲〉
25 楊府千歲〈楊繼業〉
25.1
楊府五千歲〈楊延德〉
25.2 楊府六千歲〈楊延昭〉
25.3 楊府七千歲〈楊延嗣(楊府七王)〉
26
池府千歲〈池夢彪〉〈池然〉〈池文魁〉〈深山尉池王或老池王(范先鋒)〉〈池連陞〉〈陳文魁〉〈黃慶昌〉〈池德良〉
27
吳府千歲〈吳孝寬〉〈吳普〉〈吳潛〉
27.1 吳三府千歲〈吳懿〉
28 朱府千歲〈朱叔裕〉〈朱參〉
29
范府千歲〈范承業〉〈范錦祥〉
30 許府千歲〈許遠〉
31 姚府千歲〈姚賓〉〈銚期〉
31.1 姚府四千歲〈姚文二〉
32
魏府千歲〈魏徵〉
33 趙府千歲〈趙子龍〉
34 勾府千歲〈勾踐〉
35 伍府千歲〈伍子胥〉〈伍雲召〉〈伍府恩主公(伍縣令)〉
36
紀府千歲〈紀信〉〈紀正〉
37 施府千歲或十三府千歲〈施全〉
38 韓府千歲〈韓童子〉
39 劉府千歲〈劉宗德〉
40
龐府千歲〈龐德〉
42 陳府千歲〈陳稜〉
43 高府千歲〈高德川〉〈高武德〉〈高勇〉
44 白府千歲〈白起〉〈白孝德〉〈白鶴童子〉
45
舜府千歲〈舜華〉
46 江府千歲〈郭信豐〉〈江知縣〉
47 郭府千歲〈郭子儀〉〈郭長成〉
48 潘府千歲〈潘義進〉
49
萬府千歲〈萬慈誠〉
50 邱府千歲〈邱化成〉
51 梁府千歲〈梁德芳〉
52 田府千歲〈田單〉
53 尹府千歲〈龍天護法〉
54
王勳千歲〈王勳〉
55 西秦王爺〈李隆基〉
56 余慈王爺〈余慈〉
57 苻王爺〈苻堅〉
58
日本王爺〈森川清治郎〉
當然還有
五年千歲 馬鳴山系統
張千歲姓張名鳳字疆圉。
徐千歲姓徐名屠維。
侯千歲姓侯名著雍。
耿千歲姓耿名明字重光。
吳千歲姓吳名上章。
何千歲姓何名淵獻。
薛千歲姓薛名玄默。
封千歲姓封名照陽。
趙千歲姓趙名閹茂。
譚千歲姓譚名智字柔兆。
盧千歲姓盧名閼逢。
羅千歲姓羅名德字旃蒙。
若按嘉南地區的十二行瘟王
張王為張全大王。
徐王為徐文大王。
侯王為侯彪大王。
耿王為耿通大王。
吳王為吳友大王。
何王為何仲大王。
薛王為薛溫大王。
封王為封立大王。
趙王為趙玉大王。
譚王為譚起大王。
盧王為盧德大王。
羅王為羅士友大王。
五年千歲
東石先天宮系統
代旨李府千歲 李靖
太子千歲 李哪吒
盧府千歲 盧跗〈ㄈㄨ〉
侯府千歲 侯嬴
知府千歲 范仲淹
白府千歲
白起
方府千歲 方叔
羅府千歲 羅倫
伍府千歲 伍員〈伍子胥〉
薛府千歲 薛仁貴
葉府千歲 葉適
武府千歲岳飛
包府千歲
包拯
王爺三十六進士[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溫,馬,金,蔡,秦,邱,邢,蘇,包,袁,紀,岳,雷,白,伍,歐,梁,蕭,宋,林,鄧,楚,余,齊]36王爺.....為文獻上較正確王爺姓氏...............提供以下名字%26lt;怕張冠李戴%26gt;因此僅只參考之..
1蕭府王爺~蕭何2梁府王爺~梁德芳3侯府王爺~侯贏4邱府王爺~邱化成5羅府王爺~羅倫6蘇府王爺~蘇永盛7邢府王爺~邢鵬
8池府王爺~池德良9萬府王爺~萬慈誠 10蘇府王爺~
蘇緘11蔡府王爺~蔡攀龍12謝府王爺~謝安13朱府王爺~朱參14李府王爺~李柏瑤15黃府王爺~黃番豹16吳府王爺 ~吳潛 17
馬府王爺~馬亮18高府王爺~高勇19白府王爺~白起20舜府王爺~ 舜華21陳府王爺~陳稜22龐府王爺~龐德23劉府王爺~劉宗德24韓府王爺~
韓童子25李府王爺~李德裕......王爺名字重覆未經考據的太多.........
東港只有三十六進士,也就是總共只有三十六個王爺,沒有三百六十個。至於三十六個姓氏到底是哪三十六個,目前尚未完全知道,從民國四十一年(光復前迎王的大千歲姓氏待考)到前科(西元2000年)為止,扣除重覆的,則三十六個姓氏尚未全部出現
五年千歲
五年千歲是知名的王爺信仰之神祇,另稱「十二瘟王」。通常最常見的有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被尊稱為「王爺」的神祇。
盛行的說法是,十二位王爺各為「子年張王、丑年余王(或徐王)、寅年侯王、卯年耿王、辰年吳王、巳年何王、午年薛王、未年封王、申年趙王、酉年譚王、戌年盧王、亥年羅王」。%26nbsp;起由
一般傳說:五年千歲為殷末周初之英雄,因輔周武王牧野之戰東征克殷商紂王有功,受上天玉皇大帝?命,封為「代天巡狩之王爺」。以十二地支為順序,每年輪值降世,巡按人間,監察善惡。世人尊稱為「千歲爺」,並且至漢代張天師倡行道教時,顯現靈蹟。供奉五年千歲的廟宇,會在寅年、午年、戌年作醮,每十二年間,三度作醮。因為每次作醮,相隔四年,若連首尾,即是五年一度,故信徒通稱其為「五年千歲」。學者認為,五年千歲原是屬於瘟神信仰的一種。爾後,逐漸演變成消災除疫、守護鄉里的神祇。另說
台灣嘉義東石港先天宮,則用另一種說法,五年千歲共十三位天王,分別為中國歷史或傳說中的英雄豪傑,如下:李府千歲(托塔李天王)、太子千歲(哪吒太子)、包府千歲(包拯)、白府千歲(白起)、葉府千歲(葉適)、伍府千歲(伍子胥)、方府千歲(方叔)、薛府千歲(薛仁貴)、知府千歲(參知政事范仲淹)、武府千歲(武穆王岳飛)、盧府千歲(盧醫扁鵲)、羅府千歲(羅一峰)、侯府千歲(侯贏)等十三位王爺。在台灣民間信仰中五年千歲分:〈馬鳴山系統〉計有十二位千歲、〈東石先天宮系統〉計有十三位千歲。%26nbsp;五年千歲〈馬鳴山系統〉%26nbsp;子年
張千歲:『張千歲』生在武昌府,姓張名鳳字疆圉。為天庭玉皇大帝之軍師,亦是盧千歲之軍師。%26nbsp;丑年
徐千歲:『徐千歲』姓徐名屠維,家住直隸柳河邊。為天庭玉皇大帝之軍師。%26nbsp;寅年 侯千歲:『侯千歲』生在武寧侯家,姓侯名著雍。%26nbsp;卯年
耿千歲:『耿千歲』生在泉州府同安縣,姓耿名明字重光。%26nbsp;辰年 吳千歲:『吳千歲』生在晉江縣塘後鄉,姓吳名上章。%26nbsp;巳年
何千歲:『何千歲』生在浙江何家庭,姓何名淵獻。%26nbsp;午年 薛千歲:『薛千歲』生在山西太原,姓薛名玄默。%26nbsp;未年
封千歲:『封千歲』生在福州閩縣,姓封名照陽。%26nbsp;申年 趙千歲:『趙千歲』生在徐州,姓趙名閹茂。%26nbsp;酉年
譚千歲:『譚千歲』生在湖南省,三代持齋譚家庭,家住瀏陽眼山表,姓譚名智字柔兆。%26nbsp;戌年
盧千歲:『盧千歲』生在貴州境,父親姓盧名志成,世居龍裡盧家巷,將他取名盧閼逢。是五年千歲十二兄弟中權力最大,奉旨掌管天盤。%26nbsp;亥年
羅千歲:『羅千歲』生在苗疆峒,姓羅名德字旃蒙。但在嘉南地區變成有南北之分若按嘉南地區的『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說
“張王”為子年值年千歲張全大王。%26nbsp;“徐王”為丑年值年千歲徐文大王。%26nbsp;“侯王”為寅年值年千歲侯彪大王。%26nbsp;“耿王”為卯年值年千歲耿通大王。%26nbsp;“吳王”為辰年值年千歲吳友大王。%26nbsp;“何王”為巳年值年千歲何仲大王。%26nbsp;“薛王”為午年值年千歲薛溫大王。%26nbsp;“封王”為未年值年千歲封立大王。%26nbsp;“趙王”為申年值年千歲趙玉大王。%26nbsp;“譚王”為酉年值年千歲譚起大王。%26nbsp;“盧王”為戌年值年千歲盧德大王。%26nbsp;
“羅王”為亥年值年千歲羅士友大王。
五年 千 歲
馬鳴山系統%26nbsp;敬考『五年千歲』之發祥史略係,商殷年帶民族英雄即張、徐、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等十二位神將〈老君弟子康續步下十二巨人〉因輔周伐紂有功於國家社稷……。%26nbsp;根據【道經藏】『法海遺書』第三五部中記載:商朝紂王暴政,民不聊生,周武王興師伐之朝綱大振。羅、吳、張、趙、封、侯、薛、耿、盧、徐、何、譚
等十二位神將本是天皇十二帝,奉玉旨轉世降生,皆在進京求取功名途中奇逢,而異結同盟。商紂時代,中心輔殷,旋而為國成仁,英烈永垂萬世。周武王敕封為中天十二宮辰,子年張府千歲、丑年徐府千歲、寅年侯府千歲、卯年耿府千歲、辰年吳府千歲、巳年何府千歲、午年薛府千歲、末年封府千歲、申年趙府千歲、酉年譚府千歲、戍年盧府千歲、亥年羅府千歲,分別執掌十二天支,蒞任上界輪年值科,奉玉旨查察人間善惡,除暴安良,迴奏天府,稱之為代天巡狩。因每逢寅年由侯千歲、午年由薛千歲、戊年由盧千歲為輪值主科,謂之「大科年」,又因每科五年,故又稱「五年千歲」。
王靈天君王天君誕生於農曆六月十六日。玉皇上帝敕封為「三五火車豁落雷公」,又稱
「火車豁落王靈官」。因係道教護法三十六天君之首,亦稱 「王天君」;因係雷部十二雷門之首,又稱 「雷聲應化大天尊」。
玉樞雷神
王天君單金睛朱髮,火紅臉膛,雙目圓睜,額上還有一目,三目炯炯;穿著「紅袍如閃電,綠靴匝地行,龍索雷火帶」;又左手持火車、右手掄金鞭等法器。原係玉樞火神,擲火千重,焚燮萬裏;火車豁落,飛走乾坤,功力非凡。能騰雲駕霧、降雨開晴、驅邪治病,濟度眾生。據《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亦稱《北遊記》)稱,三十六天將均?真武大帝收伏的神,但是玉帝所封全部隸屬真武麾下三十六天將與前說有所不同。他們是水火、龜蛇二將、趙元帥趙公明、顯靈關元帥關羽、雷開、苟畢二元帥風輪周元帥廣澤、盡忠張元帥張健、火德謝元帥謝仕榮、靈官馬元帥畢光、管打不通道朱元帥朱彥夫、考校黨元帥黨歸籍仁聖康元帥康席、混?龐元帥龐喬、降生降元帥高原、降妖辟邪雨元帥雨田、威靈瘟元帥雷瓊、神雷石元帥石成、虎丘王高二元帥王鐵、高銅、先鋒李元帥李伏龍、糾察副元帥副應、太歲殷元帥應高、猛烈鐵元帥鐵頭、電母朱娘、雷公酆都辛元帥、月孛天君朱孛娘,豁落王元帥王忠、楊元帥楊彪、劉天君劉俊、聰明二賢高委、師曠、二太保任無別、寧世考、鄧元帥鄧成、辛元帥辛江、張元帥張安。書中描述了真武收伏三十六天將的全過程。
- May 12 Mon 2014 09:53
五府千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