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02 Wed 2013 08:27
當心「無症狀中風」 悄悄找上門...☆
- Oct 01 Tue 2013 09:24
我的故鄉--澎湖湖西鄉北寮村
有一傳說,先民來龜虌港(現南寮村附近)定居築寮後,當時北方的龜虌嶼山麓已有住民,聚落座東北(奎璧山)朝西南(龜虌港澳),絕大多數寮舍皆背山面水,以避東北季風之害,為便於區隔,所以有「南」、「北」寮之稱。
- Oct 01 Tue 2013 09:23
台華輪(高雄-馬公) 航線
臺華輪於民國七十八年九月於日本長崎建造竣工,耗資新台幣七億二千餘萬元。船長 120 |
- Oct 01 Tue 2013 09:22
道教中有宮.堂.壇.殿.廟
臺灣自明末清初以來的寺廟與移民社會、經濟、文化有密切之關係。民間信仰或佛、道教寺廟之建造都有其必然的背景。民間信仰的寺廟最多,其保佑的性質與範圍亦廣,海神或水神有媽祖廟及水仙王廟;神農有神農大帝及五穀王廟;土地神有城隍及福德祠;商業神有關帝廟;瘟神有王爺廟及五帝廟;另外還有三山國王廟、風神廟、藥王廟、大眾爺或義民廟。這些寺廟各有所職,能滿足信徒不同需要。道教方面,有玉皇宮、三官大帝廟、玄天上帝廟及一些通俗的中壇元帥、孚佑帝君、丈昌廟及註生娘娘廟等,這些亦有其特定的保佑對象。佛教方面,除了純度較高寺院齋堂外,還有地藏庵及祖師廟。儒教則多為官建廟,如文廟、文昌祠五子祠及卿賢名官祠等。
當信徒將佛、道、儒及通俗化的佛道神明納入一個類似金字塔的組織結構後,就仍仿造人的社會,定出神明的高低尊卑序格,即所謂的神格,並多以擬人化的敬稱。從君臣或軍事領袖或家庭輩份等關係來尊封祇。計有帝、君、后、王、公、爺、元帥、將軍、侯、太子、真人、夫人、母、娘、媽、姑等多用於通俗通教。佛教則有佛、菩薩、祖、師、等。這些等級也將決定原廟之規制與格局。中國古代已有「天子開五門,大夫開三門,庶民開一門」之規矩,從門數之多寡來判定建築物之規模。依中國建築之傳統,祭「國」與「天地」相通處曰「殿」,「家」與「天地」相通處曰「堂」。祭天地之神用「壇」,祭人鬼的用「廟」,祭一姓之處曰「觀」,祭道教神明的日「觀」,拜佛教神明的為「寺」。這些區別在後代常被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