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婚姻需要多重突圍

 

當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東方女子遇上金發碧眼大鼻子絡腮胡的西方男人,或許會有浪漫的愛情故事。浪漫過後,經營一場跨國婚姻並不是那麼容易,語言、文化、經濟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成為跨國婚姻的阻礙,華人女性要想把跨國婚姻經營得美滿,必須多重突圍。

語言突圍

如果一位生活在中國的華人女性一心想嫁到國外,成為“洋太太”,這似乎不難。隨便上網在搜索引擎上輸入“跨國婚姻”,數百家跨國婚姻中介網站映入眼簾。付上數目可觀的中介費,一場“跨國婚姻”就要開始了。

隨“洋丈夫”出國生活,第一關要過的就是“語言關”。通過中介公司嫁到美國的陳女士英語一般,離婚後一心想嫁到國外,她如願以償後發現,跨國婚姻並不像想象的那麼愜意。美國丈夫不錯,勤懇工作、彬彬有禮。去美國前,陳女士認為,每天和美國丈夫生活在一起,語言不是什麼難題,誰知,結婚一年後,她與丈夫交流還是要手拿電子字典,她笑稱自己的婚姻是“千裏姻緣,相對無言”。

 

歐美人在婚姻中更多地注重愛的表達,華人則強調“在一起”的家庭觀念。美國華文媒體報道說,一個名叫琳達的小美女,大學還沒讀完就跟著留學生男友回美國“閃婚”,定居在加州。由于語言不夠好,她不能與丈夫的家人、朋友很好地溝通,越來越自卑,整天和華人朋友在一起,上語言課、逛街打發時間,與丈夫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婚姻岌岌可危。

文化突圍

中國的婚姻自古以來有很多條條框框 ,如“男主外、女主內”、“門當戶對”等,這些“規矩”在跨國婚姻中似乎行不通。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難免有摩擦,如果希望婚姻美滿,那就要尊重對方的文化。

 

一位在美國留學後嫁給“老外”的陳女士說,結婚十幾年了,夫妻倆還經常為晚飯吃西餐還是中餐鬧別扭。此外,在教育子女、家庭儲蓄等方面,矛盾就更大了,這些都是由文化差異造成的,似乎與感情無關,但是,經常鬧別扭,夫婦感情也會受到影響。

 

麗薩是位杭州女孩,與一位澳大利亞的小夥子結婚後,便隨丈夫定居在墨爾本。麗薩的父母來澳大利亞同住,一次,老兩口覺得,小兩口工作忙,沒時間收拾房間,好心的老兩口便進去把女兒、女婿的臥室打掃得幹幹凈凈。原本以為女兒女婿回來後會感動,可下班回來的洋女婿反而露出不高興的神色。後來,女兒告訴他們,按照澳大利亞當地的習慣,為尊重隱私,即使是父母,在未經自己已成年子女明確允許的情況下,也不應該隨便進入子女的臥室。一場跨國婚姻中,不但妻子要入鄉隨俗,岳父岳母也要入鄉隨俗。

經濟突圍

二三十年前,華人女性嫁個“老外”,都會覺得是嫁了個有錢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相比之下,“老外”也不是個個都有錢。

西班牙華文媒體報道說,一些嫁給“老外”的華人女性在談到婚前對西班牙丈夫的印象時,往往帶有一定的共同點。幾位女僑胞都說,開始覺得對方的財力還算可以,屬于人們常說的中產階級。可婚後時間一長卻發現,丈夫的所謂“財力”幾乎都來自貸款,房子、汽車,甚至家具和家用電器等都用貸款支付。這種情況對于西班牙人來說,很正常。但在中國人看來,這就是“寅吃卯糧”,一旦對方丟了工作,一切都會被銀行沒收。如此,找個西班牙丈夫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保障終生過上富裕生活。

 

跨國婚姻中的華人女性如果經濟上能夠獨立,就能夠使婚姻更加穩定。華人女性大多希望能夠事業家庭兼顧,英國一家華文媒體在今年國際婦女節期間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女性都表示,希望自己在職場上是精明能幹的員工,在家庭裏是賢良淑德的妻子。雖然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受訪女性有時感覺心力疲憊,但都試圖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國外生活,已經接受了“夫妻分賬”的文化,能夠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總比當全職太太好。(王丕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