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的由來與作用
在我國道觀或民間鄉村,我們經常看到道士用畫符、念咒、發放法籙的手段為老百姓消災除病、趨吉避凶,然而符籙、咒語真的有這樣的神奇作用嗎?
符,不是道教特有的東西,早在西漢以前就出現了符,有符節、符信,以及竹使符、銅使符、虎符等。當時只把這些符作為君臣之間、人與人之間表示征信的器物。如《漢書.孝文本記》載:“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其中並沒有為人治病的作用,也沒有宗教的神秘意味。在早期的道符中,有一類符稱為“符命”,也就是符瑞,即是說上天符命的象徵。顯然,這是將地上的皇權美化為君權神授,在人世間,符體現最高統治者的絕對權力;在鬼神世界,道符則使法師具有了不可抗拒的超越人世皇權的法力。同時,另有一些符稱為“策”,古人命官授爵,以策書為符信,《周禮。春宮。內史》:“凡命諸候及公卿大人,則策命之。”以策名符,象徵權力。此外,有些符,則稱“符傳”,《神仙傳》卷二記載,仙人王遠給蔡經一符一傳,注曰“凡傳皆以木為之,書符信於上,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禦史印章,所以為信也。”符由象徵信物的作用演變為具有預測事物的神秘色彩,是與兩漢天人感應說、讖緯學說的興盛,以及《河圖》、《洛書》、星辰信仰的影響分不開的。
漢平帝時,王莽首先利用讖緯符瑞,預言天命要他做皇帝;緊步後塵的是劉秀,也是借符命即帝位。李賢曰:“圖,河圖也,讖,符命之書,讖,驗也。言王者受命之征驗也。”這時符象徵上天的意志,是天命神令的指示,與原始的符信含義完全不同了。早期的民間道教中,也已把符文看作是上天下達的神明指令的手段,是天神給予的信物。
如《太平經》卷114記載:“是生神之願,輒有符傳,以為信行。”早期的民間道教吸收了民間巫師傳用的一些法圖,如三張的五斗米道,被稱做“米巫”,太平道中亦多有巫覡雜法。釋道安曾在《二論教》中譏笑早期道教為“鬼法”、“左道巫氣”。
由此可知早期道教正式形成教團後,民間巫符也就轉用為道符中的一種了。道符之書寫,以筆紙之用色而言,大抵不外青、赤、黃、白、黑五色。其用筆,多依方位不同,而用不同色為墨(東青、南赤、中黃、西白、北黑);其所書寫之紙、絹、木、簡、器物等,其底色亦分別為上五色。
不同底色有不同效用,亦有僅依方位而做區分者,其搭配情形如「朱書白素(朱筆寫於白絹布上)、「朱書黃素」、「朱書青素」、「朱書黑素」、「黃書青紙」、「黃書白紙」、「黑書青繒」、「青書白繪」等等。
道經《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上清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上清玉帝七聖玄紀迴天九霄經》、《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等等諸經,其神符中顏色與方位之關係,或以筆色為主,或以紙絹之底色為主。如以東方青色為例,《上清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五帝命魔靈幡 〉東邊方位,其符文為「白書青繪上」,是以底色為主;但《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卷上〈元始青帝真符〉,青帝屬東方,其符文,「青書絳繪」,則以筆色為主。符文的驅邪治病說實際上是在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時期才產生出來的。道士與民俗認為符籙有鎮鬼去殃、保護家室的作用,不但對存活於世的人有此作用,就是埋葬死人時,也經常要書畫各類鎮符與舉行一些趨吉的法術儀式。法師畫符用的是毛筆、墨錠、清水、朱砂、五色土紙或黃裱紙、絹、桃木、竹簡、陶瓷、門窗、牆壁等,作為道符的載體。符文多以大、小篆、蟲書、雲篆、象形畫等結合作用。符圖的使用,通常外用法為:佩帶、沉水、埋地、貼掛、點塗、洗拭、雕刻等。
內用法則為燒灰服用、吞服等。符文是一種畫在紙上的象形會意的文字圖形,就其表面形式看,似乎並無醫療作用。道士用它來治病,是道教門內把它看作是從上天那裏得到的調遣鬼神權力的兵符或護身符,是驅鬼避邪、祈禳賜福的發令書。道教的符籙圖文是多種宗教意義的集合體,道士們從這種奇妙莫測的文字中尋找精神寄託,在幻想中體現對自然、對社會的征服心理。它作為人與神、人與宗教世界主宰力量溝通的媒介,這是宗教超靈感應的體現,是人類希求借助他力來戰勝現實中邪惡、災害的精神力量的象徵。籙,通常記錄有諸天官曹名屬佐吏的法牒,牒中必有相關的符圖咒語,所以又通稱法籙。道士們認為籙文是上天靈氣衍化而成,布於筆墨,才成了龍篆章文。篆文對道士的作用正如《洞玄靈寶課中法》所說:“篆者戒篆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至終,行從戒籙,然始登真。”它是道士個人修身立業,遷升道職的證書,也有為他人防災除疾的作用。
據此,“籙”類似官方文書,以證明道士的身份與成就,依其修行功力境界的不同,由低級到高級法師,授予不同的籙牒文書,文書中亦按等級繪有不同的神像、星宿、諸天曹神官兵的名稱、數額和職能。符籙中還常配有相關的符咒、戒令。修道層次越高,聽召天神就越多,法力越靈驗。因此,道籙便成為道教教法中重要的組成部份。符籙咒術創自東漢,魏晉時期得到發展。道徒入道,首先要拜師傳授經文法籙,不同道派,不同等級的道士所受經籙不同,如:上清道派上清大洞經籙,天師道派受正一法籙,靈寶派受靈寶經籙。
因此,道籙又成了道士入派的升遷道職的文憑證據。至唐代,已形成了完整的符籙道派傳承經戒法籙的制度和方法,為了增加籙文的神秘性、宗教靈驗,法師們把籙說成是太上神道的靈文、九天眾神的法言。因此,籙文的繪製採用象徵雲霞煙霧的篆體,排列眾多天仙神祀名號,道土做法事時,主要依靠驅使籙文中的功吏官屬,所以,要熟背籙文內容,成為做法事的憑據。道士為人作齋醮法事,是道教特有的宗教儀式。形式有指教齋、塗炭齋、三元齋、八節齋、三皇齋、太一齋、明真齋、自然齋、金籙齋等等,道教認為金籙主天,為國消天災,則應舉行金籙大齋。地主下,色黃,故黃籙齋主之。
玉籙主人,人有災難,則舉行玉籙齋。這樣,道教符、籙的作用在金籙、黃籙、玉籙齋法中有了進一步的擴展。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成為道教齋儀的典範。咒語,法師口中常念的三言、四言的短語,少則數字,多則數百字。道教的咒語來源於先時期巫覡的“咒禁法”。祝咒訣語,統言之都是法師與神明交談的語言,細言之,又各有差別,《太平經》卷50《神祝文訣第七十五》曰:“天上有常神聖要語,時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人民得之,謂為神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傳經辭也。”既然祝文是天上神靈的語言,自然神妙莫測,並有無窮的法力,可以“召群神使之”,可以“使神吏為除疾”。人和神可以對話,可以傳授靈驗,神靈是使這類神讖祝語具有效力的原因的所在。
佛教傳入中國後,亦多受佛徒香咒、贊偈的影響。南北朝以後,咒語發展成了對神明贊誦訴、傳令的秘語或頌詞了。到了唐朝,咒語中吸收了許多方言、外來語、民俗俚語,因此其中多夾雜有方言俚語和梵文音譯文字,咒語的內容變得晦澀,帶有更多的神秘性、不可解釋性。在字數長短、音節快慢、短語韻律中有一定的規律,可以反復呤誦,加入舞蹈動作,以增強咒語的效果。在內容上擴充了對神吏的囑託,對鬼卒的呵叱,對仇人的詛咒,對病魔的降伏,對神靈的祈求,對自我的禁誡等。咒語成為道土、法師等與神靈交往的重要手段,利用它傳達天神的命令,或向天神申述心聲,祈求福祀。隋唐開始,符咒非常盛行,出現了大批的經書,同時咒術廣泛地運用于蔔筮算命、變化隱遁、呼風喚雨、堪輿風水等民間雜術中。
符為天人感應之“信”
祖師雲:“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朱墨紙筆。”故吾獨謂一點靈光,通天徹地,精神所留。何者非符?可虛空,可水火,可瓦爍,可草木,可飲食,可有可無,可通可變。故謂之道法。又符者,是陰陽契合需要至誠之人才能用之。苟不至,固不靈。因此,吾法:以我之精,合天地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吾法假物書符,號招鬼神,鬼神不得不應對。祖師故曰:莫問靈不靈,莫問驗不驗,信筆掃將去,莫起一切念!吾道又因法以濟人,人因法以會道。則變化無窮矣。如是當知道乃法之體,法乃道之用。雷霆者彰天之威,法道之用也。明其體用,而究其動靜,感而遂通即法之用。故有道中之道,有道中之法,有法中之法。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萬物俱寂;道中之法者:靜則交姤,龍虎動則叱烢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訣念咒書符;以外皆稱術數。畫符的十戒八忌:畫符念咒,並非一般道士所能爲,它一定要出自受過職的高道之手,才被認爲是有靈驗的符錄,未受過職,沒有扶將,更無役使萬靈之權,不能畫符。同時要求道士在畫符時,一定要嚴格遵守畫符的程式,按各種各樣的畫法和要求去畫才有作用。
總的說來有十戒八忌,這是對畫符人的道德要求,必須遵守,否則畫符無效。此十戒是(一)戒貪財無厭。畫符人,爲別人消災解難,略收些財物,當無可非議,但不能藉此斂財,貪得無厭,除衣食所需,多餘部門應奉獻宮觀。(二)戒遲疑不決。畫符時應速斷速決,“一點靈光”一氣呵成。(三)戒魯莽從事,操之過急。應心情淡泊,中庸行事。(四)戒假公濟私。戒用宮觀器具物品,爲個人發財。(五)戒褻瀆神明。(六)戒無幫殺生。(七)戒好色酗酒。(八)戒鋪張揚厲。(九)戒朋比爲奸。(十)戒濫收學徒,傳非其人,泄露天機。除十戒外,道教還對畫符人規定了八忌,就是避開忌諱事物,如犯了八忌,畫符失效,永無靈驗。此八忌是:(一)避婦女經。(二)忌見色動心,以作符爲名,行雲雨之事。(三)忌神志錯沈,遇生病或醉後畫符,(四)避新婚蜜月期間畫符。(五)避忌藉術起家致富,而遷神怒。(六)避忌見死不救。(七)忌爲菲盜歹人畫符,要婉言謝絕。(八)忌擡高身價,求得名譽、地位。
留言列表